關于痛風病人不能吃的食物有許多傳言,比如“不能同吃啤酒與海鮮”“不能吃豆制品”“不能喝火鍋湯”“不能喝甜飲料”等。這些傳言,真假如何,痛風病人的飲食到底有哪些禁忌?又能吃什么?
痛風是如何產生的
痛風的產生與尿酸密切相關。人體會產生嘌呤,從食物中也會攝入嘌呤,嘌呤代謝之后產生尿酸。正常情況下,尿酸經腎臟從尿液排出。但是如果嘌呤過多,產生的尿酸也就會很多。尿酸過多,或者人體排出尿酸的通路不暢,尿酸就會在體內蓄積。蓄積到一定濃度,尿酸會結晶析出。這些結晶發生在關節處就會導致痛風。通常痛風是從大腳趾開始,逐漸擴展到其他關節。
痛風的飲食因素——高嘌呤食物
有些食物含有很高含量的嘌呤。人們不容易改變體內產生的嘌呤,但可以避免高嘌呤的食物來減少尿酸的產生。
在中國人常見的食物中,動物下水是嘌呤含量最高的食物,比如肝、腰、心、腦、胰臟等。此外,野味、鵝、某些魚類(比如沙丁魚、青魚、三文魚等)、扇貝等也是這一類。通常一百克這些食物中所含的嘌呤能達到200毫克以上。
其次是各種肉,比如豬肉、牛肉、羊肉、水產等,通常嘌呤含量在每百克100到200毫克之間。
有的食物如果按干重來計算,嘌呤含量也很高。比如牛肝菌,100克干貨的嘌呤含量可以排入“最高”的那個陣容,而100克干豆中的含量也可以與第二陣容的各種肉比肩。不過,如果按照“鮮重”或者烹飪之后的“食物重量”來計算,它們的含量就只能進入“第三陣容”。比如豆腐,每百克所含的嘌呤大概在60到70毫克,而煮熟的大豆每百克則不到50毫克。這個量跟燕麥片、西蘭花、豌豆、菠菜、青椒、香蕉等嘌呤含量比較高的蔬菜水果差不多。
痛風的非嘌呤因素
痛風來源于體內的尿酸蓄積。如果說高嘌呤飲食是尿酸蓄積“開源”因素,那么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會影響到尿酸在血液中的蓄積。雖然詳細的機理還不是非常清楚,甚至這些調查數據也不能完全排除“混在因素”的影響。不過對于痛風病人來說,也足夠用來指導生活方式的調整了。
高糖飲料是一個重大的風險因素。還不清楚高糖飲料導致的尿酸增加是因為肥胖還是胰島素抗性降低等其他因素,但是高果糖漿的攝入量與血液中的尿酸含量正性相關。雖然許多調查是針對高果糖漿,沒有證據顯示蔗糖會比高果糖漿更好,所以一般結論是“糖會導致血液中尿酸含量增加”。
在梅奧醫學中心(Mayo Clinic)提供的痛風飲食指南里,酒精和飽和脂肪可能會干擾尿酸的排出,也會導致血液中尿酸的增加。
那幾條關于痛風飲食的禁忌
有了上面的基礎,我們就可以來分析傳說中的那幾條“痛風飲食禁忌”:
1、 “啤酒與海鮮同吃導致痛風”。酒精與海鮮各自都是痛風的高風險因素,加在一起是雪上加霜,分開吃也同樣有效。對于痛風病人,吃這些食物可能引發癥狀。對于非痛風病人,吃這些食物會增加風險,不過如果考慮到痛風本的發病率不算高,增加百分之幾十的風險之后也還是不算高。愛吃這些食物的人,需要在美食和一個不大的風險之間權衡。
2、 “痛風病人不能吃豆制品”。雖然干豆中含有比較多的嘌呤,但是干豆做成食物之后,嘌呤就被稀釋了,所以豆制品中的嘌呤含量跟一些蔬菜水果相當,比肉類要低。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植物蛋白以及這些嘌呤含量“較高”的蔬菜水果,并沒有增加血液中尿酸的含量。有一些調查結果,甚至顯示豆制品食用量高的人群中,血液尿酸的含量更低。
3、 “喝火鍋湯導致痛風”。火鍋湯中的嘌呤含量高低取決于涮了什么。考慮到一般人吃火鍋都少不了海鮮、牛羊肉、動物內臟、腦花等等“第一陣容”的高嘌呤食物,火鍋湯中的嘌呤含量應該比較高。普通人偶爾喝一些問題不大,痛風病人喝了的確可能引發癥狀。
4、 “甜飲料引發痛風”。不管是從果糖代謝、增加體重、降低胰島素抗性等可能機理,還是飲食習慣與血液尿酸的流行病學調查,含糖飲料難以撇清關系。所以,痛風病人避免含糖飲料是應該的。當然,沒有痛風的病人也應該盡力避免。
總結一下:在廣泛流傳的痛風飲食禁忌中,海鮮與啤酒不管是一起吃還是分開吃,都是高風險因素,類似與“砒霜與敵敵畏不能同吃”;“不能吃豆制品”與科學證據相左;含糖飲料增加血液尿酸有科學證據支持;而通常的火鍋湯中會含有較多嘌呤,痛風病人確實應該避免。
綜合以上,痛風病人(或者高尿酸人群)的飲食原則可以簡述如下:
需要避免的食物:各種動物內臟、腦、野味、某些海鮮和魚類、啤酒等各種酒精飲料。不是所有的海鮮和魚類都含有高嘌呤,但是如果記不清楚,就都避免好了。
需要限制盡量減少的食物:高糖食物、飽和脂肪、各種肉類
推薦吃的食物:復雜的碳水化合物(指粗糧、全谷等,避免精米白面)、低脂和無脂奶制品、植物蛋白食品、大量的水。
(責任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