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主要發病特點為髖關節疼痛,多見于20-50歲的中青年,其發病高峰在40-50歲。病因可分為創傷性和非創傷性兩類。
股骨頭壞死是怎么引起的?
①創傷導致股骨頭壞死。如外力撞擊引起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髖關節扭挫傷等。創傷是造成股骨頭壞死的主要因素。但創傷性股骨頭缺血壞死發生與否、范圍大小,主要取決于血管破壞程度和側支循環的代償能力。
②藥物導致股骨頭壞死。如因氣管炎、哮喘、風濕、類風濕、頸肩腰腿痛、糖尿病、皮膚疾患等,而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由于大量或長期使用激素,導致了激素在機體內的積蓄而發病,這是早期的一種說法。近期認為股骨頭壞死的發生與激素使用的種類、劑型、給藥途徑有直接關系,與激素的總量及時間并不成正比。但長期大量使用激素或日量過大,劑量增減突變也是發生股骨頭壞死的原因之一。
④風、寒、濕導致股骨頭壞死。臨床表現為髖關節疼痛、寒濕為甚、下蹲困難。
⑤肝腎虧虛導致股骨頭壞死。表現為全身消瘦、面黃、陽痿、早泄、多夢、遺精、乏力等。
⑥骨質疏松導致骨壞死。臨床表現為下肢酸軟無力、困疼、不能負重、易骨折。
⑦扁平髖導致骨壞死。臨床表現為行走鴨子步、下肢短、肌肉萎縮,行50米左右疼痛逐漸加重,功能受限等。
⑧骨髓異常增生導致骨壞死。表現為患肢寒冷、酸痛、不能負重、易骨折、骨明顯萎縮等。
⑨骨結核合并骨壞死。表現為結核試驗陽性,午后低燒、疼有定處、消瘦、盜汗、乏力等。
⑩手術后骨壞死。在臨床中骨移植、血管移植三年后、骨血供應不足而發生骨壞死。
此外,還有氣壓性、放射性、血液病性疾病。在以上諸多因素中,以局部創傷、濫用激素藥、過量飲酒引起的股骨頭壞死多見。其共同的核心問題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股骨頭的血液循環障礙,而導致骨細胞缺血、變性、壞死。
1. 早期癥狀:主要癥狀為臀部或腹股溝或腰部疼痛、膝關節部位牽拉性疼痛、下肢畏寒、無力、酸、麻感。這些癥狀不一定同時出現,可能僅表現一兩個癥狀,這些癥狀可能持續存在,也可能短期內消失。
2. 中期癥狀:主要表現有跛行、行走疼痛、髖關節的外展、內收、功能發生障礙。拍X線片時,會看到硬化骨形成、囊狀改變、骨小梁部分消失、股骨頭軟骨塌陷、斷裂。
3.晚期癥狀:股骨頭壞死患者跛行更加嚴重,行走困難、疼痛、下肢肌肉明顯痿縮、下肢無力、畏寒,下蹲困難、外展內收困難, X線片會看到股骨頭扁平、關節間隙狹窄或消失、囊狀改變明顯、硬化骨面積較大、股骨頭軟骨完全斷裂、關節面高低不平,即是股骨頭壞死晚期。
“六聯”活骨療法----股骨頭壞死的新克星
為了讓股骨頭壞死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少走彎路,從根本上徹底恢復健康,避免人工關節置換,我院疼痛科主任沈玉杰教授經過多年研究,反復實踐,將現代尖端的微創技術與祖國的傳統中醫優勢相結合,特制定針對股骨頭壞死各個階段的保護股骨頭療法方案--“六聯”活骨療法。
1.在影像引導下行腰交感神經射頻術
2.股骨頭骨減壓術
3.關節囊及軟組織松解術
4.干細胞移植
5.中藥康骨沖劑
6.康復理療、磁療
這一套系統化治療分階段進行,期間要求患者禁止患肢負重(強囑患者拄拐行走),以免繼續使股骨頭塌陷,并堅持床面功能康復鍛煉,治療一段時間后可以明顯改善股骨頭供血,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經過10余年的臨床實踐,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數百例,療效顯著,具有見效快,費用低等優點。
(責任編輯:網站管理員)